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哈尔滨金堤涂料一种经典的防水材料。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起,在欧洲和日本把它作特殊的刚性防水涂料,用于地下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防水,后来也用于混凝土结构内表面防水。该产品应用于建筑防水至今已达60余年的历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也已近二十年。在这近二十年中,国内出现了百余家企业生产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从分类上划归为刚性防水材料,但其防水机理与其独特的“涂刷一道防水层,形成两道防水屏障并具备可随时修复新裂纹、自动堵漏的功能”,又与其它刚性防水材料有本质上的不同。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防水原理,在防水业界都比较了解,但对该产品“自我修复功能”尚认识模糊。
一、一道防水,两道防水屏障及自我修复“备份”的形成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刷在已湿润的混凝土表面后,经3天的湿养护,即形成第一道高抗渗的防水屏障;在涂刷过程中,涂料中的活性化学物质就开始渗入到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内未被水化或半被水化的水泥产生络合反应生成结晶体,该结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充盈、挤密了混凝土的毛细孔和裂纹,形成了第二道防水屏障,同时也形成了自我修复(自动堵漏)的备份。涂刷一道防水层,形成两道防水屏障,并形成自我修复的(自动堵漏)备份的特征,是其它防水材料所不具备的。
二、自我修复(自动堵漏)功能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涂刷至混凝土后形成的两道防水屏障中的活性化学物质,在无水状态下处于休眠状态。当混凝土产生新的裂纹发生渗漏后,两道防水屏障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活性化学物质即被渗漏水激活,被激活的活性化学物质在水的作用下渗透、扩散至混凝土裂纹处,与混凝土裂纹处的水泥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新的结晶体,堵塞裂纹、阻断水的通路。此过程即是自我修复(自动堵漏)功能。
自我修复功能的强弱、自我修复功能持续时间,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最重要的功能,也是评定其质量优劣的最重要性能指标,所以“第二次抗渗压力”指标的高低决定着自我修复功能的强弱。
三、第二次抗渗压力指标是评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质量的关键指标
国家标准(GB18445-2001)中“第二次抗渗压力”设定的指标,Ⅰ型为0.6mpa,Ⅱ型为0.8mpa。笔者认为,该标准在设定第二次抗渗压力指标时,是基于当时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认识。由于该项指标设定的门槛较低,为生产低水平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厂商以及造假者开了方便之门。
由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检测第二次抗渗压力周期较长(56天),建设或施工单位为缩短检测时间,施工现场抽样检测一般只要求检测28天抗渗压力指标,而不检测第二次抗渗压力指标,这无疑是给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提供了绝好机会,造成了目前鱼龙混杂的局面,损毁了品质优良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声誉,影响了用户对该产品的正确认识,阻碍了该产品推广应用。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原材料体系及其活性化学物质的含量,决定着该产品的质量,尤其决定着自我修复的能力。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中活性化学物质含量越大,饱和析出晶体、激发混凝土中未被水化水泥再继续水化产生晶体的作用也就越大,自我修复功能自然就更强。虽然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本身生成的结晶体是有限的,但产品中的活性化学物质激发、催化水泥水化产生结晶体的能力却是无限的。也可以说产品中必须有足够的活性化学物质去多次的激发催化水泥生成晶体,才可以满足多次修复混凝土新裂纹的需要,否则其修复功能将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国家标准中的“第二次抗渗压力”指标就是自我修复渗漏裂纹(自动堵漏)后的抗渗性能指标。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应该具备多次的自我修复能力,每次自我修复都要消耗一定量的活性化学物质。根据现执行的GB18445-2001标准,Ⅰ型产品第二次抗渗压力只有0.6mpa,Ⅱ型产品第二次抗渗压力指标也只有0.8mpa,而基准试块抗渗压力为0.4mpa。试想,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抗渗压力试验,其抗渗压力必然大大的降低,这样的产品如何能具备多次修复功能?
四、结束语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只是哈尔滨涂料众多防水材料中的一种,只是因其具有独特的自我修复功能而与众不同。在国外,该产品已经是传统的防水材料,在我国,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从无到有,从有到滥,其一直处于争议之中。之所以如此,除了不良厂商偷换概念制假、售假外,现行标准的缺陷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国标的修定工作正在进行中,希望修定后的标准能够成为科学、真实、准确评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性能以及试验方法的指针,达到去伪存真、净化市场之功效。如能此,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