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建筑涂料装饰性要求的提高,建筑涂料调色变得越来越重要,纳美新材的涂料小编就人工调色的基本原理、原则及一些常见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1. 调色的基本原理
调色的目的是将白色漆或基础漆调配成所需要的色漆,这些色漆经过施工后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各种各样颜色的涂膜,起到保护、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作用。
现代理论用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参数来确定颜色。当两个颜色的这三个参数都相同时,两个颜色才完全相同。
在建筑涂料的调色中,应用的是三原色的补色,即减法三原色,红的补色是青,绿的补色是品红,蓝的补色是黄,这三个减法三原色品红、青、黄三者重叠形成黑色(在高密度是时),在三者密度变化时形成各种混合色。
涂膜的颜色是因为涂膜对不同波长光线的不同吸收而显现出来的。当日光射入一个色漆膜时,遇到某一颗颜料粒子,例如是黄色颜料,则意味着它将日光中的兰色光谱吸收而发射出黄光和绿光,当反射出的黄光和绿光又遇上兰色颜料粒子,它又将其反射出的黄光吸收,只余下绿光,所以涂膜只体现绿色。因此,建筑涂料颜色的混合是一种减差混合。
除了上述颜色的物理意义之外,颜色还具有生理意义和心理意义,物体所反射的光线通过人的眼睛刺激神经才产生了主观上的色彩感受,而且这种感受会受到观测者的情绪、经验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2. 调色的一般原则
建筑涂料以白色和浅色为主,深色建筑涂料用量相对较少,而且大都用在特殊部位。因此一般建筑涂料生产厂大多为生产白色建筑涂料和用浆调配好的各种色彩的建筑涂料。白色建筑涂料制备好以后,通过加入少量的所需色浆调配成要求色调的建筑涂料。生产最终的成品的色调一般都是复色,即要加入至少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色浆,因此调色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色浆添加
调色时应本着先找色调,后定深浅,由浅及深的原则,细心调配。另外,加入色浆时不可一次加完,而是要分批逐次,随调随加,以免色浆过量,造成颜色过深或者色调偏离,致使调色失败。
2.2 干膜与湿膜的色差
应在搅拌下缓慢加入色浆,每加完一种色浆都要充分搅拌均匀,随时取样与样品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建筑涂料组分中约有一半是水,干膜和湿膜之间有较大的色差,一般是干膜较湿膜颜色深。因此在对比颜色时,要湿样与湿样比,干样与干样比,才能保证建筑涂料的色调也样板一致。
2.3 保证色浆一致性
由于色浆的固体含量不一样,在贮存时容易产生上稀下稠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色浆前要充分搅拌均匀,避免相同的配方、不同的批次,产生不同的色调。
2.4 保证同批建筑涂料颜色一致
用量大而又要求颜色一致的建筑涂料,特别是外用建筑涂料,最好在大的搅拌罐中一次配制好,以免产生色差。如果没有条件一次配好,可以先分多批调配,最后再将不同批次的建筑涂料各取一部分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以保证建筑涂料的颜色均匀一致。
2.5 色样比较的光源
色样的比较除了涂膜的干湿区别之外,光源对比较结果的正确与否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应该使用目视比色箱或者分光光度计来进行色样的比较,如果条件所限,也可以在柔和、明亮的自然光下进行色样比较。另外,比色时要使光线和目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
2.6 色浆品种数的控制
调色时,调配一种颜色加入的色浆一般不应超过三种。首先从理论上来讲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多种颜色。另外,色浆的加入量应该控制在0-10%(v/v)之间,加入色浆量太多,不但使成本增加,而且降低体系的稳定性,对于建筑涂料的黏度、成膜性能、耐水性、耐洗刷性也都有不良的影响。
3. 色浆的选择
根据着色的对象和环境要求,色浆主要分为耐晒和不耐晒两种。外墙建筑涂料必须要考虑耐光耐候性、耐化学介质性、体系相容性、着色强度、遮盖力及展色性、色浆与色浆之间匹配性、色浆的储存稳定性等因素。
4. 优质服务的选择
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为有色彩需求的行业提供优质的色彩服务,为使用色彩的用户提供方便。将颜色深加工的繁琐工作留给我们,将使用方便留给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