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稳着路,各家涂料企业都感受到“新常态”的压力。一部分企业把这种压力转化成了动力,一部分企业在等待机会,更有一部分企业观望或者关门。那么是谁动了涂料行业的“蛋壳”?
一个企业就好比一个鸡蛋,如果从外部被打破,不管你怎么解释,都已变成食物或者垃圾。而唯一的出路是从鸡蛋的内部打破,才有可能是新的生命。一味的希望通过环境或者他人的改变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基本等于任凭别人摆布。中国涂料行业快速发展的30年里,我们不难看出那些从内部破壳的企业和外部破壳的企业的区别。
以前经常听前辈们讲“涂料研发在长三角,涂料壮大在珠三角”。今年刚好是涂料产业在中国诞生的100周年,在这100年里,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及外资企业的融入基本都在江浙沪,但是为什么发展壮大的反倒是珠三角?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和老板的格局不一样。
江浙沪及北方企业更喜欢重用本地人,重感情,讲义气。只要为企业立过功,不犯错误就不愿意大动干戈,所以很多企业都是元老级别。元老心态使得他们停止了学习,停止了进步,但又担任着企业重要岗位的工作。即使有能力的外地人融入,做得好也不行,做得不好更不行。同时长三角的涂料企业,行业之间不喜欢横向沟通,不注重企业与企业的交流,基本都是各做各的。
而广东企业不一样。它们的各部门高层没有本地人意识,只要是人才就给予重任;企业与企业之间经常互动,在采购及产品互补方面抱团,在成本控制、互补互通、营销互动等方面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所以结局就是广东企业喜欢探索、细化,江浙沪涂料品牌喜欢观望、等待。
近五年之内,广东很多涂料品牌又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它们细化产品、细化渠道、细化市场;而江浙沪的部分涂料企业基本都在退缩,比如上海原来几个大品牌,现在基本消声灭迹,江苏几家老牌子企业基本守株待兔、吃老本。仔细去看看这些涂料企业的团队格局、产品格局、营销格局就明白了,它们的“蛋壳”注定了是被从外部打破,等着别人投资,等着别人收购,等着别人……
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从内部破壳的几家企业为什么有了新生命。因为他们敏锐的嗅觉已经闻到了4.0时代的味道,他们已经意识到资源整合的优势与带来的提升速度,他们已经开始走向精细化较量的初级阶段。
我斗胆预测一下,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至少30%的涂料企业已经垮在了黄线上,等着被别人破壳;而只有20%企业在考虑用什么资源、用什么技术、用什么手段从内部破壳而出,中间这些企业都是等待、观望、模仿。
破壳的关键在于不要靠传统思维“摸着石头过河”,什么一步一个脚印,互联网时代告诉我们,一步必须走出十个脚印。比如广东某公司,原来准备靠自己研发新产品,四年了没有重大突破,而今年和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合作,三个月就有突破。人家有技术,没有市场;我们有市场,没有技术。为什么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也许靠你自己的实力,十年以后才能达到的事情,用新思维几个月就可以达到。
破壳的创新在于互联网远程智能化思维的高度认识。过去我们一直都喜欢面对面交流、面对面培训。但这对涂料企业来说就是一个伤害——培训率太低,传达速度太慢。而用新的方法,过去需要几个月做到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做到,可以实现远程教育、远程管理、远程会议、远程考核、远程销售……提高了速度,降低了费用。
破壳的要害在于打破任人唯亲的格局。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回报多年前有贡献的人员,但不要许以重要岗位作为回报。打破人才区域概念,企业第一责任人要走出去,多谋略,少管事。可以让有能力的人不受限制,不怕功高盖主。
近几年里增长最快的六个品牌,他们的董事长都有几个共同特点。其一、大部分时间在市场上转悠,在外国考察,在和同行业企业交流互动,在考虑企业战略互补资源整合。其二、充分放权,基本不参与实际管理,公司团队结构清晰,机制公平,奖罚分明。其三、重用人才。其四、都有很好的学习机制,没有良好的学习机制的企业,基本都停止了能力,停止了进步 。
对于涂料企业而言,不是随便叫几个人,组织一个培训部就可以叫商学院。而是脚踏实地的通过外教、内教、市场教育等等逐一落地,量化各个部门的提升指标,学习指标。事实证明,没有学习指标就没有进步指标,没有进步指标何谈破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