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涂料网讯:
2012年11月8日上午,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十八大作了报告,胡锦涛在会上宣读了由习近平同志担任报告起草组组长所形成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
看了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后,笔者认为,十八大报告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创新”,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十八大报告,对创新的产物“科学发展观”作了高度的概括: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这一段高度的概括,实质上也表明了一点,“科学发展观”是创新的产物。
二、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57处出现了“创新”: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57处出现了“创新”一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行政管理创新、基层党建创新,等等。
三、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84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改革”: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84处出现了“改革”一词。对于改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理解的:在一个创新的过程和成果里,不一定有改革;但是,在一个改革的过程和结果里,通常都伴随着创新;换句话说:一个改革,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
四、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13处出现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转变”:
胡锦涛在会上宣读的十八大报告的要点全文中,有13处出现了“转变”一词。关于转变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是这么认为的:任何转变,都是在一定的创新意识指导下进行的,转变的过程,是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运用的过程;转变,实质上,就是创新驱动的过程和结果;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变。
显然,十八大报告突出体现了创新的色彩和特征;十八大报告,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
长三角涂企转型信号(文/涂饰商情黎佰深)
“大众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了,涂料企业不转型升级确实没有出路。”
在金秋十月的长三角,涂料企业除了加紧实施对“银十”的市场攻略之外,一股对企业转型的思考及准备也在私底下蔓延。
“整个长三角都在思考转型!向新型涂料、特种涂料等方向去转。”苏州某涂料企业人员赵鑫(化名)如是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常州在9月被评为“中国涂料之乡”是这股转型思潮的催化剂。拥有众多新型涂料生产企业的常州成为第二个“中国涂料之乡”,意味着新型涂料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
另一方面,传统涂料市场的萎缩与新型涂料市场的膨胀之间的对比也成为此番转型思潮的推动力之一。尽管时值涂料销售“金九银十”的旺季,但是在传统涂料市场,经销商的销售并不如人意。反观新型涂料市场,赵鑫称:“特别是上海,有些做汽车涂料、特种涂料的企业很隐性地每年做六七个亿。”
多重行业环境因素影响下,长三角涂料企业出现转型的思潮与行动绝非偶然。
诱惑加大
2012年9月,经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评选和认定,江苏常州成为继广东顺德之后的第二个“中国涂料之乡”。与顺德相比,常州拥有成型的国家级新型涂料产业化基地是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也确定了两个“涂料之乡”的不同类型——顺德以传统涂料(民用涂料)为主,常州以新型涂料(工业涂料为主)。
而随着行业的发展,传统涂料和新型涂料的发展轨迹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由于市场趋于饱和,传统涂料的竞争已经日益白热化,市场空间愈显逼仄,尤其是在今年的经济大环境下,传统涂料的发展遭遇了“寒冬”。有企业人士表示,以广东地区的涂料企业为代表传统涂料企业“已经无钱可赚”。
然而新型涂料在常州的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2012年上半年,常州新型涂料行业产值达78.58亿元,同比增长11.7%;兰陵集团、光辉化工、晨光涂料、柏鹤涂料等10多家新型涂料企业的年销售超亿元……
这些喜人的数据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新型涂料市场的前景广阔。而在常州被评为“中国涂料之乡”的同时,国家出台了对涂料产业方面有毒有害物质(材料)替代品项目申报、国家重点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购买、DDT替代产品防污漆生产技术推广项目补助等三个相关政策。这从侧面证实了新型涂料的发展正方向。
面对种种越来越明显的诱惑,散布在常州周围的部分传统涂料企业再也无法满足于“临渊羡鱼”的状态了;坚持传统涂料的发展方向还是转型做新型涂料,成为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我们也在考虑转型做水性特种工业漆,正在筹划中。”赵鑫说。其所在企业的网站信息显示,一座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化水性涂料生产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而与某科研机构也已就水性涂料技术协作达成初步意向。该企业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企业向绿色企业的快速转型。
“大众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了,涂料企业不转型升级确实没有出路。”在采访中,赵鑫始终强调转型的重要性。
转型定调
涂料转型的几种模式
认可转型的企业绝非赵鑫所在企业一家,据他的观察这种趋势更是已经蔓延整个长三角。
“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像这边就有些企业加大了对装饰性涂料如水包水、岩石漆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江苏丹帝龙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忠明也证实了赵鑫所言的“转型趋势”。尽管各个企业在产品细分领域方面不尽相同,但其“新型涂料”的属性并未发生改变。
此外,史丹龙涂料(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锡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他们今年将生产的重心转到了工业涂料(主要是船舶涂料、皮革涂料)产品方面,“总体而言做得还不错”。
上海华生化工有限公司市场副总监唐生明也表示,企业向新型涂料转型是一种趋势。“新型涂料很广泛,船舶、防腐、氟碳等都属于其范畴。我们公司也考虑到了这方面,只是目前还没有做好具体的计划。”
唐生明的判断依据与赵鑫不约而同:“现在传统家装涂料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加上技术含量不高,很难求得很大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处于夹层的企业来说,这个时候就要寻求突破了。”至于如何突破的问题,唐生明认为,要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发展之路,也就是说产品差异化、市场差异化。
但陈锡明并不认为转型是因为传统涂料市场份额开始减少,而是考虑到时机已到:“涂料技术简单,准入门槛低,加入竞争的品牌越来越多,市场本土化现象明显,跨区域销售相对较难,所以当下转型时机也比较好。”
无论是出于对传统涂料市场的考虑还是出于对时机的把握,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转型已经被部分传统涂料企业的提上了发展议程。
由此可见,在传统涂料市场趋于饱和背景下,依托长三角地区发达的新型涂料市场氛围,传统家装涂料企业向新型涂料企业转型是一条浅显的出路。因为它能同时实现企业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差异化的要求;而且从当前的行业背景看,新型涂料市场正处于上升期,能够带给企业最想要的利润。
不无担忧
尽管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其具体操作与最终成效却并不叫人省心。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传统涂料企业为什么要转型?诚如前面所说,一方面传统涂料市场趋于饱和,发展迟滞,另一方面新型涂料得到政策鼓励,市场加速膨胀;一进一退的比较成为转型的最大引力。
然而这样的动机的背后,说到底都是利润在作祟。有行业人士不无无奈:“传统涂料主要是利润缩水,竞争加大,看人家卖得好就想着跟风、想转型,做点所谓的新的……也很正常。”
事实上,从传统涂料向新型涂料的转型并不仅仅是市场或者利润说了算那么简单,两种类型的产品之间存在的技术梯度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实力储备,以及一个不算短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也是赵鑫所在企业在谋划转型之时建设水性涂料生产车间以及寻求技术合作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完全没有新型涂料生产基础的企业,技术上能否跟得上将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对此,唐生明补充指出,“转型到新型涂料产品领域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研发人员配备、研发项目、周期、投放市场的调查等等”,谋划转型者需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也因此,陈锡明直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转型,也要看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实力。前述行业人士也指出,现在筹划转型的都是一些有点规模的企业。“我们也了解到了(长三角)这边有些企业已经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了。”唐生明说。
目前看来,从传统涂料向新型涂料的转型还只是处于开始阶段,但转型的趋势已经确定,一些有实力的传统涂料企业(它们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也已经着手布局剑指新型涂料的生产转型,随后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一行列。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传统涂料企业都一窝蜂地跟风转型,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导致新型涂料市场重蹈当下传统涂料的覆辙(比如产品同质化下的市场无序竞争)?对于这个问题,赵鑫非常坚决地予以否定。他认为,当下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是低碳环保节能,只有企业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就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无论如何,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之下,长三角涂料表现出来的转型信号,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趋势,对于那些陷入传统涂料市场泥淖的企业来说,转型或许意味着一场“自我救赎”。
上海某涂料经销点,新型涂料成为主推产品类型。随着长三角涂企向新型涂料转型的加快,当地将有更多的新型涂料经销点出现。
【外企榜样】
长三角地区不仅集中了国内众多新型涂料制造企业,而且也是外企布局工业涂料的重地。仅仅在今年下半年,便有阿克苏诺贝尔、威士伯、巴斯夫等涂料巨头在长三角展开全新的战略布局,这些外企积极进入该区域进行布局,对当地的新型涂料的发展,“对人才的培育、吸纳以及产业发展等都有促进作用。”(华隆涂料市场部总监王德纯语)
2012年7月31日,阿克苏诺贝尔汽车与航空航天涂料新厂在常州开工。新工厂将生产多种高性能涂料和针对汽车修补漆、汽车塑料与航空航天市场的配套产品,将于2014年建成。在新厂的奠基典礼上,阿克苏诺贝尔汽车与航空航天涂料业务部董事总经理JimRees表示:“新厂将为我们每年增加2500万公升的产能,这将确保我们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本地市场需求,并使我们能够在本地为中国客户提供定制产品。这是汽车与航空航天涂料业务部在中国的重要里程碑。”
2012年10月10日,威士伯宣布在上海嘉定成立威士伯汽车修补漆上海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占地600平方,投入人民币500万元建成。上海培训中心是威士伯汽车修补漆业务部署中国市场的又一战略性举措。
此外,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将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建设一座全新的汽车色漆生产装置,使巴斯夫在华的汽车色漆年产能增加到1.35万吨,计划于2014年上半年投产。
【不只长三角】
渝三峡发力新型涂料发展
渝三峡A(000565)10月20日发布公告,公司拟通过重庆联交所公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重庆三峡英力化工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和债权。
在渝三峡2011年度报告中,控股股东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曾承诺,在今年12月31日前,若公司未能将其持有的三峡英力股权转让,化医集团将按照公允的价格和条件受让三峡英力股权。这表明,在今年内,对渝三峡业绩和油漆业务发展拖累多年的三峡英力亏损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而从明年开始公司将轻装上阵。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将集中精力和资源创新涂料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低污染、高固体、高性能、水性化的涂料新品种,成为现代化涂料集团。
业内人士分析,渝三峡传统主业油漆业务近年来发展良好,尤其是公司重点发展的新型涂料和技术门槛高及附加值高的特种涂料市场前景非常好。
顺德禁建溶剂型涂料生产企业
《顺德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进入批前公示阶段,并在11月12日前征询公众意见。《规划》提出,今后,在顺德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溶剂型涂料生产企业,现有油性涂料生产企业逐步调整为水性涂料生产。对于此内容,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这是逼当地涂料企业转型了:“我觉得珠三角在这方面动作有些慢,因为做传统涂料的悠久历史拖住了他们的脚步。”
出路唯有创新——如何创新?(文/吕玉成)
战略观念的创新
民族涂企要改变只着眼国内市场的争霸,满足于在国内区域性的垄断思想,应放眼全球市场,在国内以民族涂企的品牌夺回市场份额。将民族品牌扩大在国际影响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涂料产业也完成从年产70万吨到年产近1000万吨年产量世界第一的转变。中国涂料虽然已经在产量上完成了世界第一,但中国只能是算是涂料的应用大国,与真正的涂料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涂料的的产量虽然很高,民族涂企在低碳环保领域还有所欠缺,再加上缺乏创新,使民族涂企在国际涂料市场中一直缺乏竞争力。较高档的汽车涂料,船舶等涂料则基本依赖进口缺乏创新能力是制约一个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行业缺乏创新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没有前进的动力行业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民族涂企必须多渠道进行全方位的技术交流,与国内、外协会、学术团队交流,进行产品结构、技术研发的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要求、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一个品牌的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或几次明星代言就可形成的。它需要系统的建设、创新的理念来支撑,如果没有远大战略规划的企业,肯定永远不可能造就品牌。
阳光逸采涂料目前只是个区域性品牌,但以执行董事马文杰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以敏锐的战略目光和创新的竞争理念,在品牌战略、营销模式、资源整合等方面,走在了行业前面。
执行董事马文杰,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企业内部产品结构、管理模式创新后,目前,积极参与国内、外具影响力的各种团体集会、协会研讨、年会等(附7月19日由香港中国商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留影),为企业发展带回了丰厚的收获。
目前,阳光逸采产品已完成了“走出国门”的第一步。相信民族涂企,只要有高瞻的战略思想,一定会象阳光逸采一样,“走出国门,竞相于全球市场”。
经营理念的创新
涂料业要敢于正视自身的不足,敢于否定过去才能正视现实,走向未来。未来的发展竞争更加残酷,更加艰险,要有“危机感”,要有“如履簿冰、如临深渊”的精神准备。中国的涂料业已经完成了量的跨越。现在要转变发展思路、经营理念,要从做大、做强转变为做优、做大、做强。
涂料行业各种资源丰富,应超越各自界限进行资源整合。资源的整合可以是上下游之间的整合、行业内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产业联盟等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多赢。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苏步履维艰之时,国内企业以上、下游生产要素优化整合为目的的纵向并购交易明显活跃,随着认识的提高,涂料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逐渐重视起来,不断对自身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进行升级,同时对自己的客户进行宣传,提倡与客户共同促进经营理念的提升。
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民族涂企能达到现代管理水平的企业不多,民族涂企百分之九十的企业主出身于销售,在营销、谈判、客户沟通方面确实属顶尖高手,但他们中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企业操盘培训和实操经验,对现代企业管理实操能力并不强,想到哪做到哪。因此,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使企业发展无法稳步前行,对战略定位也没有可行性分析和策划,企业的发展总是M字走向,很难突破瓶颈。
企业的发展:不进则退。就算没退,可别人前进了,你也就等于退了。
企业必须时时创新,找出一种适应高速发展的管理模式,既能促进良性竞争,又能快速复制,以冲破发展瓶颈。如:“A、B股份制管理模式”之类,既能快速发展、快速复制,又能解决“高能职工”离职自立山头,削弱企业竞争力的被动局面。
品牌的创新
在讲求品牌、创新和服务的消费时代,品牌不强、专业性不足、服务不够完善的中小涂料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中小涂料企业要发展,必须先把品质做好,然后才有资格谈品牌建设。
中国的涂料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民族涂料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以建筑装饰涂料而论,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的都是一些国外巨头,民族企业也有实力不俗的,但是还无法与国外巨头并驾齐驱。从近年来涂料业的发展不难看出,现在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品牌,但是真正做的好的却不多。
民族涂料企业应走出品牌、服务的认识误区。品牌的内涵并不在于把产品卖出去,而是在于消费者喜不喜欢,以及能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服务。这就要求中小涂料企业要去认真评估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市场的动向,确立品牌风格,假如中小涂料企业只是停留于产品的卖与不卖,那么它永远只是一个制造厂,而不能发展为一个具有高度附加值的品牌。做品牌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能让消费者买到适合、满意的产品,且在买卖过程中使消费者得到专业、周到、热情、人性化的服务。
品牌的支撑点,在于是否有创新,是否拥有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涂料品牌也是如此,创新对涂料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创新决定了品牌的竞争力。
现阶段说的创新,已不仅仅是产品上的创新,还应包括服务、竞争理念的创新。现在“山寨”泛滥,再好的产品一出来,很快就会被别人模仿。所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差异,发展个性,增强竞争优势是思考的重点。
如何打造真正的涂料新产品(文/线条)
众所周知,我们制造的每一款产品都是有其生命周期的,涂料产品当然不会例外。因此,各企业都纷纷把诸如“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泉和时常挂在嘴边的所谓核心理念。但是,如何打造出真正的涂料新产品,我觉得有必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浅见,以便达成某些共识。
新产品“身份”揭密
新产品一定是与现有产品有差别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在当今的制造业中,“新”的标准很难明确界定。因为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是从现有产品中通过仿制、改良、更新换代等手段而产生。除非你的新产品完全采用了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和新材料等制成,并能标志着一个新兴行业的诞生。比如涂料行业,即是在19世纪中叶,当化学家偶然发现可以用溶剂溶解固体的天然树脂时,才真正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涂料产品,并标志着化学工业中一个新兴行业的诞生。
所谓仿制新产品,是指市场上已有同类产品,本企业仿制竞争者的产品,只是换一个名称与包装,就成了自己的新产品,这在涂料行业已成惯例。很多涂料企业都是从仿制起家的,部分小企业由于创新能力差,甚至至今仍然不能脱离仿制的窠臼。
所谓改良新产品,是指企业采用各种改良技术,通过改善配方中原材料的使用等方法,对现有的产品性能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然后再换一个名称与包装,于是一款新产品便新鲜出炉了。
而更新换代新产品,则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了部分新技术,或添加了部分新材料,在某项功能上给产品增添了新卖点。比如在原有的乳胶漆中采用了所谓的“纳米光触媒技术”或所谓的“负离子发生技术”等等,再换个名称与包装,一款新产品便出笼了;再如在原有产品中添加了所谓的“竹炭因子”、“茶效因子”、“贝壳粉”等等,一款款以此命名的、具有创新销售诉求的新产品便隆重登场了。
以上表明,在产品整体概念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创新、变革或改造,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冠上新产品的身份。在这里我只想请大家记住一点:新产品的标准永远要以消费者的视角去判定。因为该产品对我们企业而言是新产品,但对于市场上的消费者来说,也许早就不新鲜了。
开发新产品四步流程
我们知道,产品的整体概念包含三个方面,即: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指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诉求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核心价值,有些新产品它给消费者传递的核心价值就是一种满足消费者尊贵而又健康的家居享受;所谓附加产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或利益的总和,如产品质量保证、免费喷涂、免费物流、提供技术咨询与培训、物料与广告支持等等;而“形式产品”才是本文所要分享的新产品开发的主题。
形式产品的物质特征主要有五种:质量水准、产品功能、产品个性化特色、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下面即简要分享形式产品开发的四步流程。
第一步:概念形成。新产品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创新构思,形成一款新产品的个性特色、优越功能、目标消费群与定位、价格、毛利率、名称、包装设计,以及能够给客户带来的利益等概念。要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概念,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调研分析。产品策划人员必须通过搜集企业内的技术研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及企业外的代理商、消费者、竞争对手、化工涂料科研机构、专业咨询公司等大量的信息,然后仔细筛选与分析,从而形成一个极有开发价值的新产品创意,再把创意通过详细的描述形成新产品概念。
某涂料企业的策划人员在开发新产品时曾设定了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并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轻松形成了新产品的概念。这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是谁?它的主要益处是什么?它适用于哪些场所?
第二步:测试与分析。新产品概念形成之后,需要做一个测试。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初步预计新产品的市场反应,不致于使之成为一个必定失败的概念。测试常用的方法是调查问卷。主要向目标消费者、代理商、市场营销人员了解该产品的特色是否明显?产品概念是否明确?是否能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市场前景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分析主要是指概念分析与营业分析。经过概念测试之后,策划人员要将收集的反馈信息反复进行整理分析,并提交一份新产品概念的可行性综合报告。营业分析主要是针对新产品从账务上进行分析,预计新产品的未来销售量、投入成本、利润和投资收益率、判断它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否有发展潜力。常用的营业分析方法有盈亏平衡法、现金支出分析法或投资收益分析法。当然,在新产品概念形成期的营业分析操作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因为产品模型尚未做好,有关成本与利润还不能确定;另一方面,因为产品尚未正式生产,销售量预测也不会十分准确。
第三步:试制与试销。试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制造新产品样本,并进行试用调查,找出缺陷,力求完善;二是包装设计。好的包装一定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以保护品牌的知识产权;三是品牌设计,如新产品名称、广告语、标志与图形等。须提请注意的是,品牌设计格调一定要与新产品的品牌定位相匹配。
试销,即先选择一个范围不大的目标市场,投放少量的新产品进行销售。通过试销,一方面可以尽早发现新产品存在的缺陷,以便及时改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反应制定正确的新品上市推广方案,为准确把控新产品全面上市的时机和确定生产规模等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步:上市推广。新产品上市推广,要制定出完善的推广方案。我们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企划人员首先提炼出新产品的卖点(三大特色和三大功能),然后在线上与线下同步推广,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传播战役,迅速将新产品推向了全国市场,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总之,一款新产品的推出并获得成功,必定是企业创新的成果,它包括了概念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等诸方面构成因素。而技术创新显然是重中之重。如果一个好的概念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绝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试想一下,如果嘉丽士漆新推出的一款“钻石臻品——味醛净全效墙面漆”新品,没有采用国际先进的净味技术和巴斯夫安固力ECO低气味材料制作而成,就不可能得到市场的一致好评。再如三棵树漆新推出的一款定位高端的“太空漆”,倘若没有采用三棵树独有的太空技术,添加专利保护的纳米空心微珠和纳米银离子技术,也很难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技术创新必定是我们成功打造一款新产品的坚强基石。
商业模式创新是涂料企业的利剑
涂料企业手中具备优势的竞争手段和利器将是什么?这需要企业因势利导,总结出符合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竞争模式,这种竞争模式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将是企业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一把利剑,也是现代涂料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品牌、创新,这些都是今年涂料行业的关键词。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涂料企业的追求品位也在不断上升,他们在经营活动过程中,都纷纷谈论品牌战略、商品研发和市场规划等等,并提到企业如何塑造得多有差异化、多有个性和风格化。的确,这些方面固然重要,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最起码的必要条件,但在品牌特征、商品相互抄袭、营销模式克隆趋于同质化和盈利能力不断受挫的情况下,众多涂料企业已是"黔驴技穷"。
如今,市场的竞争局面愈演愈烈,找到问题节点,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经营思路和竞争力的模式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功一定有方法,经营一定有思路。在这里把这种经营思路称之为商业模式。所谓商业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立的价值定位、目标所采取的某种方式或方法的总称。
然而,涂料企业手中具备优势的竞争手段和利器将是什么?这需要企业因势利导,总结出符合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竞争模式,这种竞争模式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将是企业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一把利剑,也是现代涂料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商业模式并非时时为企业产生效力,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效,随着涂料市场和消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成不变,同时更需要的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凭空打造,更不是一时灵光一现的"金点子",恰恰是需要行业运作的长期积累与系统的思考,深谙行业的市场特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深刻了解企业内外资源结构和高度的总结而成。换言之,商业模式并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弃旧扬新,而商业模式的创新=继承+差异,所以,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