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用工成本的上升,不少化工制造商都在苦苦挣扎,而关税的提升更加重了这些化工企业的负担。日系供应链为躲避贸易战火,正加速从中国撤离。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加码对决,日本企业选择“惹不起,就回家”的做法,难道是真的怕了?
日本化工大厂旭化成(AsahiKasei)决定将中国厂迁回日本
台媒援引日经新闻消息称,上周四美国对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税生效后,日本化工大厂旭化成(Asahi Kasei)决定将中国厂迁回日本,因为该厂的原材料在美国加税清单上。
业内人士认为旭化成是全球技术领先的化工巨头之一,1922年野口遵先生初创了旭化成的前身---旭绢织株式会社,此后在日本首次采用卡萨里工艺实现合成氨工业化,不断扩大基础化学品业务的生产,通过在烧碱、液氯、氮肥、硝化纤维、工业炸药、铜氨丝、以及粘胶长丝等领域的拓展不断壮大,并在战后成为日本最大的化学品公司之一。
如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旭化成成长为一家以化学和材料科学为基础,涉足合成纤维、化学品、消费品、建筑建材、电子和医疗服务等不同领域产品和服务的跨国公司。
2000年以前,旭化成主要业务集中在日本本土,在这之后受日本资源缺乏所累,同时日本国内消费需求方向发生变化,大宗化工品市场需求低迷。
在上述背景下,原有规模发展遭遇瓶颈,公司转而选择国际化战略作为突破方向,以亚洲、北美、欧洲为核心在全世界15个国家、约60个基地积极开展业务,将部分产能转向海外具有市场潜力的国家。
旭化成公司在华企业,深受关税打击!
目前,旭化成全球员工人数约35000人,中国员工占其员工总人数的10%。若旭化成决定将工厂迁回日本的话,将会几千名中国员工受到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旭化成是全球化工领域的巨头,也是氯碱装置关键设备供应商,在高科技领域,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隔离膜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日本最大型综合集团之一,年营收达180亿美元,业务涵盖了电子材料、纺织、化工、建材、微电子、制药、医疗等各大领域。
作为一家世界级企业,旭化成近十几年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截至目前,旭化成在华控股/全资子公司多达15家,其中100%全资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3家。
“小松制作所”(Komatsu)、“爱丽思欧雅玛”(IrisOhyama)也将在华撤厂
与此同时,世界排名第2的重化工业产品制造公司“小松制作所”(Komatsu)将改用在美国、日本和墨西哥的设施生产液压挖土机零部件,而这些部件目前都在中国制造,再被送往美国组装。但改变生产计划,将使“小松制作所”每年额外花费3600亿美元。
“爱丽思欧雅玛”(IrisOhyama)计划将针对美国市场销售的空气清净机、电风扇等其他电器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韩国的新工厂,并计划明年完工。上述产品尚未列入美国针对中国的关税清单,但该公司正在采取措施预防风险。
这是自日本光学巨头奥林巴斯、精密电子企业欧姆龙之后再度撤资的外资企业。虽然中国政府与日本的关系有修复迹象,但是无法改变日资撤离的步伐。
为何日企都要撤厂?
而从当前的中美贸易行业结构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仪器(根据分类主要是家电、电子等类别,占出口总量48%)以及杂项制品(12%)、纺织品(10%)、金属制品(7%)等。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仪器(30%,主要是资本品)、运输设备(20%)、化工产品(10%)、塑料及橡胶制品(5%)等。
从受美国制裁的程度,看贸易摩擦负面影响:
1.中美钢铁业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行业受到贸易保护负面影响程度的排序如下:
钢铁>化工>其他金属制品>纸制品、橡胶木纸制品、橡胶木>农产品>机电类、纺织服装。
2.从中国各行业对美出口的敏感度来看,以在出口中的占比为依据,电子设备>机械设备>服装制造>金属制品>家具>化学制品>塑料橡胶制品>食品。
万一美国发起全面而非行业性的贸易战,敏感度高的行业受影响更大。经济的繁荣通常都伴随着巨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从这一层面来说,外资的撤离并不是好事情。
中国用工成本的上升,许多制造商都在苦苦挣扎
以旭化成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隔离膜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日本最大型综合集团之一,旭化成近十几年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业务涵盖了电子材料、纺织、化工、建材、微电子、制药、医疗等各大领域。目前,旭化成全球员工人数约35000人,中国员工占其员工总人数的10%。若旭化成决定将工厂迁回日本的话,将会使几千名中国员工受到影响。
贸易战没有赢家。上周美国媒体CNBC采访了一家以出口为主的中国某工厂负责人,他表示,在8月初就收到了美国最大客户的一封信,该客户敦促他分摊成本的10%关税。
他还透露,今年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费用比去年上涨了15%,而美国的关税还将影响他一半以上的销售额。随着中国用工成本的上升,许多制造商都在苦苦挣扎,而关税的提升更加重了这些制造商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