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涂料网讯:偶然读到学者刘瑜女士的文章“厨房政治”,忽然感觉心有戚戚。
文章谈到作者在国外旅居的时候,在其所负责管理的大学宿舍楼中由于众多学生不喜打扫厨房,导致公共厨房长期肮脏混乱无法管理的经历。作者文字幽默轻松,却犀利的提出“如果说两年前,我对‘制度主义’有一种迷信,由于这个厨房经历,今天的我,对文化如何影响制度的实施、降低制度的成本,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觉得有趣是因为,文化对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影响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社会学家的研究视野内,在企业管理中恐怕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话题。
我目前正在为一家总部位于欧洲的大型跨国B2C企业客户领导实施一个基于iPad的销售管理类企业软件项目。期间我们在和客户管理层进行业务流程梳理、需求澄清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式管理流程”和典型西方解决方案中“最佳实践”的冲突之处,而我个人周旋在客户管理者和软件产品美国总部之间,更是尝尽了文化差异、管理制度差异、管理理念差异的协调之苦。
一个有意思的小例子。
该客户的三千名销售人员每天都要在系统中提交一个类似于销售日报告之类的汇报,公司每个月都会据此生成销售绩效的月报告。为了在每个月的月初按时生成该月报告,公司要求所有销售人员在每个月三号之前必须提交上月所有的日报告,否则延期提交的销售报告不予统计在该销售的月绩效中。
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业务需求,逻辑上我们有若干种管理方式,比如在每个月三号之后在系统中关闭对于上个月销售日报的提交功能;或者也可以不关闭上个月销售日报的提交,但是三号以后提交的日报告不予统计在月报中等等。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基本上成了目前该项目在功能上最大的分歧与讨论点。
分歧在于中方客户坚持要求每月三号之后在系统中关闭对于上月日报的提交功能;而软件厂家美国产品总部却坚持这样的功能完全没有业务理由,完全可以通过对销售团队的充分培训来实现让他们在每月三号之前提交全部日报,至多可以在月报中剔除三号之后提交的日报,而绝对无需在系统中设置关闭提交的“硬限制”。
客户的销售运营总监为了说明在系统中做硬限制的必要性,还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Tony,你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们公司要考核早晨九点准时上班的员工比例,一种方式是告诉员工‘我们明天要考核了,你们九点以前要到办公室’(软限制),另一种方式是告诉员工‘我们明天要考核了,九点钟办公室准时锁门,过时谁也进不来’(硬限制),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有效?”。
我当然也觉得锁上办公室大门更有震慑力,当然也更有效果,但是当我和软件厂家的美国产品总监聊天的时候,他同样无法理解。“如果你告诉员工,迟到者会扣薪水,他们同样会注意,不是么?”,美国人困惑的问我。
由于涉及到双方高层的讨论介入,我个人不得不像房屋中介一样,一边跟客户解释种种方案,尽量明确业务必要性;一边跟美国产品部门尽量解释的实际情况。同时在这些讨论中,我也在自己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能引起双方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个就要在软件系统中做限制(硬限制——系统、工具),一个就认为这样的规定应该通过管理实现(软限制——制度、流程)。
于是,问题的核心就是:为什么一个制度在美国人看来只要制度本身是清晰的,任何对制度本身的硬性限制或保证都是画蛇添足;而在人看来只有明确的制度而没有或系统(如软件系统)或工具(如门锁)的硬性保障,就难以保证制度的落实?我是一个文化论者,我确信这里有文化因素在其作用,所以我不由得想起了刘瑜女士在文章中所说的,“对文化如何影响制度的实施、降低制度的成本,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在文化中会形成这样的现象,但是我隐约感觉相比西方文明,文化并不尊崇“制度”、“约定”、“条款”等东西;相反,文化重视“灵活”、“实际”、“短期利益”等等。
回到九点钟上班的例子中,作为一个“制度”,这样的规定在西方看来无比清晰,人们没有理由不执行,因为如果他们不执行就会有失去薪水的损失;而在人看来,他们的潜意识中总觉得只要大门还开着,我就可以进去,只要我能进门,总有办法去找到各种理由和经理解释拿回薪水,因为“制度都是人定的”嘛。而如果门被锁住,没有任何人再会说什么,因为没有钥匙你说什么门也不会自己打开。
我想看到这一点,对很多企业管理者,特别是跨文化的企业管理者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是在设计制度的时候,还是在设计保障制度得以落实的系统或工具的时候,我们都应该考虑到不同的文化对制度落实的效果、效率、成本的不同影响。
当然往大了说,这样的对“制度”的不同态度和意识,甚至影响了一个文化体的政治进程和社会进程。比如在刘瑜女士的文章中,作者就提到,这样的文化对制度执行的影响甚至使得她理解了为什么很多“民主制度”、“理性沟通”在东方始终无法得以落实。
但是在我的项目中,我依然头疼于这个问题,因为我不能跟美国的产品总监说:你要理解“文化”对“制度”的执行成本会造成很大影响,我不确定他是否理解。
顺便说一句,前几天收拾旧报纸,发现一个去年春天报道iPad发布的新闻。那个时候我还在想,这么一个大了一圈的iPod Touch会有什么样的目标消费群和目标应用呢?时隔一年,我已经在组织一个基于三千台iPad的企业软件应用了,不知道这个数量算不算全球最大的iPad企业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