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国际原油“熊市”局面愈演愈烈,油价失守每桶50美元关口。然而,产油国非但坐视不理,反而任性“补刀”,释放增产增供的信号。这很可能令原油市场陷入“恶性竞争”的境地。作为原油进口大国,中国须未雨绸缪,提前防范风险。
刚刚过去的2014年,纽约原油价格累计跌幅达46%,布伦特油价累计跌幅达到48%,均创出6年来最大年度跌幅。
纵然如此,主要产油国仍不为所动。进入2015年来,中东、俄罗斯、北美这三大产油地不约而同地主动释放“增供”的信号。业界戏称,这是产油国对低迷市场的任性“补刀”。在产油国的“推波助澜”之下,1月5日和6日,两个交易日内,国际油价累计跌幅近10%。纽约原油价格失守每桶50美元关口,跌至每桶47.93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也跌至每桶50美元附近。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原油价格持续走低,此前生机勃勃的新能源产业深深受挫。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在过去的高油价时代,清洁高效的替代能源迅速崛起,深刻地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在北美,页岩气技术革命的成功使得天然气应用更加普遍;在欧洲,清洁能源技术不断获得突破。尤其是电池技术的进步、储电能力的增加对石油产业形成了重大威胁。
“这轮油价暴跌不仅会挤掉高成本的油田,还会减缓替代能源的发展进程,使石油的‘寿命’进一步延长。”陈卫东认为,阻碍替代能源的发展,也是产油国愿意容忍“低油价”的原因之一。东方油气网油品部经理程瑞锋表示,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均出现在高油价的年代。然而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下,新能源将失去竞争优势,发展进程很可能会减缓。受国际油价大跌影响,去年9月以来,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股价下跌近30%,比亚迪股价下跌逾40%。
不少业内专家担心,一旦页岩油生产被压垮,新能源产业发展停滞,高油价时代很可能卷土重来。作为原油进口大国,我国不得不未雨绸缪,提前防范风险。
“如何通过安全渠道保障能源供给依然是中国能源最大的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逼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将达到32%至33%。
专家认为,在低油价阶段,不少国际公司开始转让旗下油气区块权益。我国石油企业宜顺应趋势,加快出海步伐,收购优质资产,提高油气自给率。同时,国家仍需重视和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保护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