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新型涂料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涂料常识 » 正文

从涂料角度看待敦煌壁画色标及变色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http://www.xxtlw.com  发布日期:2013-11-13  来源:中国涂料  作者:沈浩博士  浏览次数:135

    敦煌回话自十六国北凉,经南北朝隋唐五代的1000多年间,在历史上盛行的此绘画技法也必定有所表现。根据敦煌研究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对洞窟壁画的大量临摹知识,在敦煌由师傅起稿于壁,写上色标,再由弟子工匠涂色完成的现象广泛存在。谈起“色标”,大家基本一致认为在洞窟壁画中多有存在,但是根据现存的资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有关色标的详细、全面具体实物资料公布于世。
我们一直希望通过对敦煌色标的研究和追踪,能发现类似与当今涂料界的色卡实物或样板,从而破译敦煌壁画的色彩秘密。由于当今科技发展,涂料界专业人士对“色卡”、“色标”比一般考古专家、文物专家、历史专家在专业色彩上有专门的学术见解,所以我们愿意花更多、更艰苦的工作去探索其尚未能为人们共同认可的色彩问题,并且盼望用当今的仪表仪器、技术手段和化学知识为敦煌壁画再次恢复鲜艳华丽的色彩。
    “色标”,又称“布色符号”,李其琼先生在《敦煌学大辞典》相关词条中是这样解释的:“布色符号:色彩分布的代号。民间画工绘制寺观壁画,都是师徒相承集体合作完成,绘制伊始由师傅起样定稿,决定色彩分布,师傅将应涂之色用符号写在画上,助手按符号有‘夕’(绿)、‘工’(红)、‘’(青)三种,各取字形中的局部为代号。布色符号史无记载,在敦煌壁画中,上起西魏,下至五代,壁画的色彩脱落部分或局部涂色不周的遗留部分,偶尔露出上述符号,反映了敦煌壁画集体绘制的程序以及布色符号流传悠久的历史。”[2]
    事实上,在敦煌绘画资料中,保存有其他更多的色标实例在今天的洞窟壁画、绢画、麻布画、纸本画等各类绘画中仍零星可见。例如:莫高窟隋代第421窟西壁龛内南侧画王子像,在各人物像可见的头部和上身部位,由于画面颜色变色而显示出底层画工作画时的“色标”记录,分别写有“紫”、“青”、“朱”、“禄(绿)”等字。《俄藏敦煌艺术品》第二册,IIX.228麻布画,为一立菩萨像,在菩萨像的胸部一侧见一“白”字,即为色标。在纸本画中的坛城曼茶罗设计稿长卷为例,画中一内圆外方坛城,内有几处色标题记:“地五色”、“地黄”、“青”、“轮五色”。
  对于敦煌壁画的色标来讲,大画师给弟子为其在给自己描后的画幅上添色加彩时的一种文字提示,给出这种文字提示后,弟子们手头上一定有一套与文字提示的色标相对应的色浆。到底当时的色浆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只有对当时画幅中的色浆组成研究清楚后,才能重复制备出与当年相似的色浆,从而对现存的壁画做相应的补救。明确了色标的意思后,要从色标中探索出各种色标色标相对应的燕来哦,这是化学家、涂料专家的长项。笔者在此第一次提出三步方案:第一步,将不同色标处的剩余颜色取微量下来做微量定量分析,取得不同色标所对应的颜料的组成和结构;第二步,按分析实验的结果配制出与备色标对应的颜料;第三步,在类同的底材上进行试涂,从而实现千年之前色彩的重现。这三步工作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3 敦煌壁画的变色
  无论是涂料或是颜料,在自然界中被涂绘到各种不同底材表面上,经过几十年或若干年后均会发生变色,这一点几乎是涂料界中的常识或一致的观点。但是在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变色问题上恰发生过以下的事实[3]
  有不少美术工作者,其中包括国外的友人,当他们参观敦煌莫高窟,或从那里归来时,曾经兴致勃勃的告诉人们:“敦煌早期的壁画,无论造型与色彩,它与西方现代画派作品,太接近,也太巧合了!”有的符合其说:“像西欧马蒂斯的画风,有可能受到敦煌早期绘画的影响。”也有的说:“北魏壁画有粗狂的风格,画佛画菩萨的脸和手,那种赭黑色的简括粗线条,够有味道,既原始又自然,既单纯又朴实,显然是在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传统中发展起来的。”还有的议论道:“北魏、西魏、北周壁画的彩色,具有它的抽象美。”这种“低级误会”或对色彩变化的无知,在美术界出现是完全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过于专注于艺术的抽象和个人思维上的臆想,与涂料界中的化学家是完全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事物。
 
关键词: 涂料 木器涂料 树脂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中国新型涂料网"官方微信,尽享涂料天下事,玩转行业网络营销。

中国新型涂料网官方微信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赞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