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922 溶剂油
GB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
GB 5209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 浸水法
GB 6682 试验室用水规格
GB 6739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 6753.1涂料研磨细度测定法
GB 6753.3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GB 9271 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
GB 9274 色漆和清漆 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 9278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GB 9286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 9750 涂料产品的包装标志
GB 9753 色漆和清漆 杯突试验
GB 9754 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分 类:
本色漆:早期的汽车面漆主要采用醇酸树脂类以及硝基纤维素类,由于其在耐候性方面的不足,后改为热塑性丙烯酸类。直到20世纪的70年代,汽车涂装系统仍然有不少厂家采用一涂一烘的工艺。单层的本色漆仍然为汽车总装厂的首选。直到最近,欧洲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区仍有不少汽车总装厂将醇酸-氨基烤漆用于轿车、轻卡、卡车等车辆上。而在北美等地则习惯采用丙烯酸-氨基烤漆。
金属闪光底色漆:汽车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伊始出现一种具有金属闪光效果的面漆,即金属闪光漆。最先问世的是单层金属闪光漆,后来又发展了所谓双层(或多层)金属闪光漆,即金属闪光底色漆-罩光清漆(或金属闪光底漆-底色漆-罩光清漆)。由于这类面漆能够给人以优异、独特的视觉感受,故发展迅速,至今各类金属闪光漆已占到汽车面漆的70%以上,成为汽车面漆的主要品种。这其中的银灰色被涂料界称为汽车永恒的流行色。
几类底色漆系统的工艺数据:
性能
|
中固体分
|
高固体分
|
水性
|
|
固体份/%
|
本色底色漆
|
25—40
|
45—60
|
20—45
|
金属闪光底色漆
|
15—25
|
40—50
|
15—25
|
|
VOC/(g/L)
|
450—600
|
250—400
|
100—150
|
|
施工黏度
|
/S(DIN4,23℃)
|
20—30
|
15—20
|
35—60
|
mPa·s(1000r/min)
|
40—50
|
30—40
|
60—120
|
|
膜
厚
|
本色底色漆
|
15—25
|
20—30
|
15—25
|
金属闪光底色漆
|
10—15
|
15—20
|
10—15
|
|
罩光前闪蒸/℃×min
|
23× (2—3)
|
23× (3—5)
|
(50—80)×(3—8)
|
罩光清漆:在汽车涂料的涂装系统中,无疑罩光清漆是起保护和装饰作用最为关键的一道涂层。汽车工业不仅仅要求罩光清漆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耐候性、耐各种介质性能等,还要求它具有非常好的施工适应性能。此外,现代汽车工业出于环境方面因素的考虑,对罩光清漆系统中的溶剂的含量也提出了日益苛刻的要求。因此现代不少汽车总装厂所采用的罩光清漆多为高不挥发分溶剂型丙烯酸(或丙烯酸改性聚酯)清漆、粉末罩光清漆以及水性罩光清漆等。
几种罩光清漆技术经济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