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IMC涂料和膜内注射涂装技术
在SMC膜压成型以后,将模具稍微抬起,高压注入IMC(膜内注射涂料),高压紧闭磨具,使IMC充分扩展开,然后于140-150 ℃硬化后脱模,塑件外表非常平整光滑。
此类IMC主要是不饱和聚酯型涂料,采用过氧化物引发剂,配成使用期为5-15天的单包装涂料,使注射机相对比较简单,设备费较低,维护费也较少,比常规的喷涂-热固化设备费和运行费低得多。它以较低代价可得到高质量的装饰性产品,且模压件可立即包装或送去组装。
由于IMC也是无溶剂涂料,作业过程中无活性稀释剂散发,因而无环境污染,同时涂料利用率很高,免除繁重的涂料作用,该技术及其先进。
④ 模内粉末涂料及涂装
粉末涂料的固化温度很够,若直接涂于塑件表面再固化塑件将严重变形甚至降解。
该涂装技术是先将粉末涂料涂于金属模具上,然后按常规方法塑料成型,再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使粉末涂料部分固化、脱模后,将塑件稍微加热便使涂层固化完全。
塑胶漆膜缺陷及分析:
缺陷类型 |
产生原因 |
解决措施 |
缩孔现象 |
低表面张力的小颗粒或小液滴杂物溶解在湿膜中产生一个局部的表面张力差,流体由低表面张力处流向高表面张力处,结果在流体表面形成凹陷,也成为Marangoni效应,最终出现边缘隆起、中心下陷成圆形的缩孔 |
使用助剂降低涂料表面张力以减少缩孔增加流平 |
橘纹现象 |
塑件工件温度太高,喷涂室内空气流速太快,溶剂挥发太快,喷涂时出漆量太小或喷涂距离不适,喷枪雾化不良,漆雾颗粒过大,涂料黏度过大,底材粗糙等 |
严格控制各工艺参数;调整涂料黏度;对底材进行适当处理 尽可能地提高罩光清漆的厚度并延长闪干流平时间 |
咬底现象 |
底材塑件在注塑时压力不足导致塑件局部密度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内应力,而涂料中有机溶剂的极性和溶解力较强时,涂料中的强溶剂会咬进塑件内,出现咬底现象 |
在不影响涂料溶解性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稀释剂的极性和溶解力;在涂膜咬底的部位用细砂纸打磨一遍后再喷上一道涂料;在涂装过程中先将底材易咬底的部位薄薄喷涂,最后将此处和另外部位一同涂覆成均匀涂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