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各异,五彩纷呈。正是因为有了色彩的点缀,才使人们的世界显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同时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随着涂料产品种类的增多,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色彩来实现的涂膜的装饰和标志作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色漆产品中,面漆的颜色是色漆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彩色漆的生产过程中,能否准确而快速地配制出所需要的颜色(客户指定的目标颜色),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能力。因此,色漆生产中,调色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消色之间只有明度的差别,而彩色之间则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差异。只有当两种颜色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都分别相同,才能说这是两种完全相同的颜色。如果这两种颜色的三属性中的任何一个不同,则这两种颜色就是不同的。在色度学上,把两种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或等同的方法叫颜色匹配。对于涂料工业,这个过程就是彩色漆的调制,简称调色。
色光的配色与涂料配色不同,是色光的直接相加,是加色混合。用红色、黄色、蓝色三种原光色叠加,通过调整各色光的比例,就能调制千差万别的色光。表面色(涂料、染料的表面颜色)的配色是减色混合,本质上是通过调整青色、品红和黄色颜料(或染料)的比例来获得各种颜色。
配色的三原则
判断两种颜色相同的依据是两种颜色的色调、明度、饱和度三者都分别相同。只要它们的三个属性中其中一个不同,这两种颜色就不相同。正因为如此,可以通过改变颜色三个属性中的任何一个的方法,来获得一种新的颜色。
(1)在孟塞尔色相环中,两种主色调颜色混合,获得中间色(调色相)。用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获得多种(理论上是无限多种,但人眼的辨别能力有限,实际上是有限的)中间色。把中间色再与中间色混合,或中间色与红色、黄色、蓝色中的一种混合,又可得到另一种颜色(复色)。例如,在甲苯胺红中加入铬黄就得到橙红色;在铬黄中加入铁蓝得绿色;在铬黄中加入铁蓝得茶青色(黄色加蓝色得绿色,绿色再加蓝色得青色)等。这种由两种颜色混合获得中间色的方法,本质是通过改变颜色的色调来实现的(自然明度及饱和度也会相应改变)。
(2)在颜色中加入白色颜料,原色饱和度降低(调饱和度)。在已有颜色的基础上,如果在一种颜色中加入白色颜料,会把原来的颜色冲淡,本质上是混合色的反射光中白光成分比原色反射的白光成分要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调整颜色的饱和度(即调色时习惯上所说的调整深浅)。例如,表1中的牙黄色、乳黄色和珍珠白色三种颜色,就是以中铬黄为基础,加入不同比例的钛白粉(比例逐渐增大),将中铬黄冲淡所得到的新颜色。
(3)在颜色中加入黑色颜料,原色的明度降低(调整明度)。在已有颜色的基础上,如果在一种颜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黑色颜料,就可以得到明度不同的各种颜色,本质上是使混合色吸收的入射光比原色多,反射光比原色少。这是调色过程中调整颜色明度的方法。例如,在铁红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黑色颜料(炭黑),就可得到各种紫棕色;在白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黑色颜料,就可得到各种灰色;在黄色中加入黑色颜料,可得到黑绿色。
在涂料调色过程中,配色三原则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应用。组合应用时,就是以某一颜色为基础,同时改变其色调和明度、明度和饱和度、色调和饱和度,从而调出千差万别的颜色。例如,以铬黄为基础,加入铁红改变其色调,同时加入不同比例的钛白粉和炭黑,改变其饱和度和明度,就可得到浅驼色、中驼色、浅驼灰、中驼灰和深驼灰等颜色,见表1所示。
表1 常见色漆颜料配比参考表
配色用颜料
涂料生产中常用的颜料,根据其所呈现的颜色,可以分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紫色、蓝色、白色、黑色、金属光泽九种。随着涂料工业的发展,新的有机颜料不断被开发出来,可用于涂料调色的颜料越来越多。在使用这些颜料配制所需要颜色的色漆时,应该注意到,有时同一种颜色的色相也会不同。例如,酞青蓝有带红色相的,也有带绿色相的。同时,在改变颜色的色相或饱和度时,颜色的明度也会改变。因此,在调色过程中,颜料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在具有色差计、计算机测色仪的企业或部门,应当测量产品配方中规定使用颜料的表色值,例如L*、a*、b*值。并做好详细记录,作为选择颜料的依据。必要时需要对颜料进行逐批挑选,才能用于色漆的生产。如果没有色差计、计算机测色仪的企业或部门,就需要留存颜料标样,而且还要安排生产前的试验、打板,否则,难以保证所用颜料和原配方中所使用的颜料相同,再按配方调色,就得不到所要求的颜色。例如,使用显黄色相的铁红就无法调出颜色纯正的紫棕色来;生产中黄磁漆时,若使用的中铬黄色相偏红,即使加入少量钛白粉把红色调冲淡,从而麻痹视觉,不易辨出,但由于明度较低的红色仍存在于混合色中,当可见光照射到由它制成的涂膜上时,此红色就会多吸收一部分入射光,从而使涂膜颜色显得较暗。
在色漆生产过程中,除了要考虑颜料的颜色特性外,还应注意到颜料的密度、粒度大小、表面张力、相容性、色力、浮色程度等对色漆调制的影响,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配色效果